台灣金屬工藝文化發展歷史概要
- Jan 17, 2018
- 1 min read
距今約2000-400年間,臺灣的史前文化發生了一次重要的變革,就是鐵製的製造與使用,之後延續至三、四百年前與歷史時代銜接,而其大部分的金屬工藝都是由中國傳過來的。
《台灣通史》二十六卷中的工藝誌記載:「台灣鑄造鐵器,前由地方官舉充,藩司給照,通台凡二十有七家,謂之鑄戶。所鑄之器,多屬鍋鼎犁鋤,禁造兵,慮藉寇也。同治十三年,欽差大臣沈葆楨奏請解禁。然鑄造小刀者,各地俱有,唯淡水之士林最佳。又台灣產金,故婦女首飾多用金,一簪一珥,極其精巧。而台南所制銀花,質輕而白,若牡丹,若薔薇,若荷,若菊,莫不美麗。故西洋士女購之,以為玩好,或以饋贈也。」可見,當時因人口、風俗、習慣與地理條件等差異,而逐漸發展出各地不同的金屬工藝類型。
重要文獻
《臺灣通史》、《平安縣雜記》、《臺灣事情》、《臺南市產業要覽》
Comments